在偏远山区光伏微网、海岛应急供电、弱电网调压现场,构网型储能逆变器凭借自主电网能力崭露头角,不仅破解无人区困境,也成为了筑牢电网安全的关键力量。
在高原地区,公共电网延伸难、稳定性差。当地部署了“光伏 + 构网型储能逆变器”微网系统 —— 无需依赖外部电网信号,逆变器自主模拟同步发电机特性,调节电压与频率,结合储能充放电,实现全村 24 小时稳定供电。数据显示,系统投用后供电可靠性从不足 70% 提至 99.2%,年减柴油发电机用量超12吨。
在浙江舟山六横岛,设备与风电、储能结合,解决台风天电网中断难题;偏远村寨靠其实现光伏自发自用,告别煤油灯时代。构网型逆变器打破电网覆盖的地理限制,让无电、少电地区用上稳定电。
构网型储能逆变器在应急场景中更显快速响应优势。今年7月河南新乡强降雨致部分乡镇电网中断,救援队伍携带 “移动储能电站 + 构网型逆变器”,30 分钟搭建临时供电系统,为安置点医疗、照明、通讯设备供电,保障救援有序开展。
据应急管理部数据,2024 年以来,全国 23 个省份应急队伍配备含该设备的移动供电系统,在洪涝、地震、台风等灾害中,累计保障超 50 万户应急用电,响应速度较传统方式提升 3 倍以上。
“双碳”目标下,风电、光伏装机增长,但波动性给电网稳定带来挑战。构网型储能逆变器正成解决问题的 “关键钥匙”。
传统跟网型逆变器依赖电网信号,电网波动易脱网;构网型能主动建网,像火电机组一样提供惯性支撑,平抑新能源波动。 阳光电源储能产品线总监张显立解释,新疆哈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部署该设备后,风电消纳率提 8 个百分点,电网频率波动控制在 ±0.1 赫兹内,优于国标。
当前,构网型储能逆变器成储能行业新赛。国内企业已推出新一代产品:响应时间缩至50毫秒内,兼容光伏、风电、氢能多能源接入,成本较 2022 年降约 30%。技术迭代与规模化应用下,未来设备有望从应急、偏远场景,走向普通工业、居民用户,为社区微网、家庭储能提供支撑。
从点亮高原牧区灯光,到守护工厂生产安全,再到支撑新能源消纳,构网型储能逆变器以自主建网、稳定可靠特性,成能源转型关键拼图。